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妇女儿童卫生(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向)



山东省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妇女儿童卫生(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向)


专科负责人:泮思林

17120274669645384.jpg

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获得者,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兼新生儿心脏病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兼胎儿心脏病协作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治疗复杂心脏病,率领团队完成亚洲最大样本的胎儿心脏手术,最低胎龄孕26周,主编《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介入基础与进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0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首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专科简介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是全国出生缺陷人才培训协同基地、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出生缺陷与罕见病医学研究中心、青岛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对全市疑难复杂出生缺陷类疾病牵头多学科会诊与救治,尤其在胎儿医学、宫内疾病干预、复杂危重先心病一体化诊疗和危急重症早产新生儿救治等方面突显特色优势,享誉省内外,业务范围覆盖整个胶东半岛并向省外辐射。专科是我国出生缺陷人才培养、综合救治、新技术转化、适宜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出生缺陷相关课题多项,2025年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外科干预疗效评价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专科负责人承担“基于AI技术胎儿复杂先心病分层递进式管理策略及宫内精准干预的探索性研究(2024ZD0527002)”,财政经费250万元。此外,还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专科特色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在国内率先建立区域内全人群覆盖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构建覆盖全市孕妇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早期发育的全周期、续贯式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实现从一级预防到三级预防全方面防控,从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等遗传代谢类疾病到新生儿听力障碍、新生儿先心病和其他结构畸形等各种各类出生缺陷的精准防治,引领全市出生缺陷防控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等工作,创建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的“青岛模式”。该模式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认可,受妇幼司委托起草制定了六种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方案,有效实现政策转化。专科还建立了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相关联的生命早期全过程健康大数据库。

在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领域,常态化开展胎儿先心病宫内治疗,在胎儿及新生儿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已累计完成各类复杂先心病介入手术超500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PDA封堵术成功率保持100%,完成亚洲最大样本的胎儿心脏手术,最低胎龄孕26周,探索了适合国人的胎儿心脏手术指征,开创性地建立胎儿危重心脏病围产期一体化干预创新模式,将三级预防模式推进到产前干预,大大提高了胎儿危重心脏病的及时救治率,该模式在国内多家心脏中心推广应用。此外,依托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发挥医院NICU、心脏中心、小儿外科及神经康复科等学科救治实力,运用多专业协作、多学科联合的联动治疗体系,以及空中120及远程会诊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了出生缺陷的及时转诊与早期救治。

微信图片_20250604113333.jpg